第(2/3)页 可是,仔细想了想后,便也明白了刘伯温所指何人。 胡惟庸。 胡惟庸的所作所为,他李善长又怎么不知道呢? 可这事自己提前并不知晓,所以也无法阻拦。 毕竟他原意也没有针对刘伯温的意思。 他如今对待朝堂上局势的方向依旧没有变。 但胡惟庸毕竟是自己人。 他既然已经做了,那就没有办法再改变。 只能是顺着往下走。 在这一点上,在同样面对弟子的自作主张,李善长选择了和刘伯温完全不同的路。 当然,这也是他李善长的底气所在。 他有能力去面对弟子的自作主张。 可如今的刘伯温,却没有那个能力。 此刻他李善长之所以出现在这里,借机与刘伯温相谈,就是因为胡惟庸的自作主张,导致了如今的局面。 既然如此,那他李善长怎么办? 只能是顺着如今的局势,在刘伯温最难的时候想要拉拢他进入自己的麾下。 他说要去都察院慰问,是为何意? 正如刘伯温的话一般,是要去示恩。 那都察院与中书省在品阶上相同,这一点他李善长不知道嘛?他知道。 但依旧这么说,就是在试探他刘伯温的口风。 提出一个想法,看看他刘伯温是否愿意归属到自己的麾下。 如果他愿意,那自己的慰问便顺理成章。同时也借着这次机会向都察院的臣属们昭示,从今往后,这位中书省的右丞相可就是你们的主子了。 但答案如今出来了。 刘伯温不愿意。 哪怕如今在外臣看来刘伯温的局势已经极为艰难,失了皇恩,失了皇帝的信任。 可刘伯温依旧不愿意就这么归顺到李善长的麾下。 此时又面对刘伯温的提醒,李善长心知肚明,却一点不在乎刘伯温的话:“伯温呐,武英殿到了,拿好你的祈罪折,进去候着吧。” 此话一出,李善长便转身离开。 他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。 见此,刘伯温长长一叹。 李善长这是在告诉他,他们的情分到此为止了。 随之,刘伯温也就不再多想,朝着武英殿走了进去,坐在那殿中的椅子上耐心的等待起来。 另外一边的朱元璋。 此时依旧在奉天殿的侧殿当中教导着自己的那些皇儿们。 他缓缓喝了杯茶,随后说道:“咱呐,该给你们说说第八件事了。” “朝廷!” “什么是朝廷啊?” “就是把天底下的人尖子聚拢到一块,这就是朝廷。在这儿谈笑头落地,目光能杀人。在这儿,针鼻儿小的一件事能撞倒大山。而泰山大的事情能压在舌根子底下让你们看不见,听不着。” “朝廷复杂呀。人心难测,特别是那些文臣士子娇兵悍将,更难驾驭。你们此次担当大任,如果能够胜任便罢,但只要稍有失误,那些御史言官们就会弹劾,那些将帅们就会窃窃私语。到那时,爹也不得不依律重办了你们。” “所以呀,你们离朝廷远一点,寂寞一点,专门的统兵戍边,好着呐!娃儿们啊,你们千万千万要自重啊!” 听着朱元璋的教诲,皇儿们再次应是。 而朱元璋也继续说道:“最后啊,爹要跟你们讲讲第九件事了。今天是什么日子呀?” 瞧着众人疑惑。 朱元璋这才说道:“你们记着,今天是咱们朱家的忌日,你们的爷爷奶奶,就是在这天饿死的。” 说到这里,朱元璋似乎回想到了当初自己小时候的场景。 “丧葬的时候,家里连一片完整的芦席都没有,咱老娘的脚就露在外头。” 说着这些,铁骨铮铮的汉子朱元璋都有些哽咽了。 “二哥,脱了自己的外褂,将咱爹娘的脚给裹好了。你们的爷爷奶奶,才入土为安的......” 侧殿中。 随着朱元璋的讲述起曾经的悲惨遭遇,皇子们一个个也感同身受般,落了泪。 最后。 朱元璋突然抹了把眼泪,然后笑着对他们说道:“你们看,今儿本来是个大喜的日子,爹应该恭喜你们的,如今却整出了大悲大痛来。” “不过,爹还是希望你们记住,大明的江山,是建立在一片废墟当中的。同样也是建立在你们爷爷奶奶,以及天下无数百姓的骸骨之上。” “如果你们听了这些,疼了,痛了,那是好事!说明你们已经长成了!” “来,都起来。” “把眼泪都给擦了!” 随后便笑着来到了他们的面前,一个个仔仔细细的上下瞧了瞧,说道:“听着,你们立刻启程,前往各处藩地就任王位。爹呀,不留饭,也不赏酒。” 第(2/3)页